戶外家具商 Wishbone 用 Ragic 打造 CRM 與生產自動化流程,業績成長 6 倍
組織名稱 | Wishbone Site Furnishing |
產業類型 | 製造業 |
導入效益 | |
應用類型 | CRM、訂單管理、生產管理、採購管理、財會、庫存 |
選用方案 | 專業版 |
使用人數 | 27 人,包括一線生產人員到管理階層 |
那些在公園裡給小朋友玩的滑梯、讓你可以跟朋友遊憩閒聊,喝杯咖啡的桌子,又或者是在你上班前,可以稍微停下來休息、放腳踏車的車架……這些讓你日常生活中可以活用、跟左鄰右舍與好友們聚在一起遊玩、休息的設施,就是所謂的「戶外家具/設施」(Site furnishing)。
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 Wishbone Site Furnishings,就是深耕產業 30 多年,負責設計與製造這些戶外家具的其中一間廠商。他們透過回收塑膠木、金屬等各種材料,在公共空間製作耐用、環保永續的遊憩設備,形塑了北美各地的公共空間,並且承包了許多市立等級的公家設備。
早從 1995 年就創立的 Wishbone,能夠在 30 年間壯大、發展至今,除了靠他們獨特又出眾的產品、以及堅持使用回收塑膠木與金屬製造產品,以實現對環境永續的承諾之外,同樣重要的是,他們在 2018 年做出的「關鍵選擇」。
Wishbone 發現,需要「手動」的工作流程,一直阻礙他們的進一步發展,而他們最終找到的解決方式,是 Ragic,一個 No Code 的資料庫系統。
要講這段故事,我們得先從導入 Ragic 的關鍵人物: Peter Teichroeb 說起。Peter 在 2018 年以生產經理的身份加入 Wishbone,他當時的主要任務,就是想辦法跟總經理一起將整間公司「自動化」。過去,公司有許多地方的運作一直拖慢他們的速度,進一步阻礙 Wishbone 的規模發展。
採用 Ragic 前:3 個全職員工專門整理 Excel
→ 整間公司完全仰賴於各式各樣的 Excel,而且這些試算表甚至沒有任何公式與自動計算、填入的設定。庫存、採購、銷售、報價……各式各樣的流程,都各自被分為一張 Excel 表,散落在各個地方,完全沒有任何形式的整合。
→ 這些資料的填入作業對公司運作來說至關重要,重要到他們需要請 2 ~ 3 名全職員工來處理這些事。
→ 會計師還得手動把散落在各張 Excel 的資料整合起來,轉檔到 Sage(會計系統)裡。
→ 生產部沒有任何在電腦上管理 BOM 表(物料清單)的方式,所以他們只能手寫一堆筆記,放進實體的活頁夾。
→ 每一次的採購都需要手動搜尋產品編號,才能找到舊紀錄、發票,進而比對價格。
→ 生產經理花一堆時間在各種瑣碎的工作上,舉例來說:訂單完成時要手動發 Email 通知客戶,而這個過程需要他頻繁地從四散的銷售訂單中,把資訊一個個貼到 Email 裡面。除了一些文字資訊之外,也要人工辨識哪一張產品圖片是屬於這名客戶、這筆訂單的。
相信這些已經夠說服你了——沒效率、煩心,超花時間。
Peter 因此試圖找了一些解決方案,首先,他嘗試了 Fishbowl,但作為一個主要用來解決庫存管理需求的工具,它還是沒有辦法方方面面滿足 Wishbone 的需求。接下來,他也嘗試過 Zoho,但也覺得不太合用。直到他終於試到 Ragic 時,一切才就這麼定了下來。
Peter 剛接觸 Ragic 時,還沒有像現在一樣精通 Javascript 或 Python,就只是一個想要工作起來更輕鬆的生產經理,像你我一樣。不過,Ragic 的學習曲線很平緩,Peter 馬上就能大致做出一個資料庫的雛形給老闆。而這麼做的效果也是絕佳。Wishbone 的老闆不僅馬上就決定用 Ragic 來作為 Wishbone 的資訊系統,更將 Peter 推薦給他的企業家朋友們,這些人同樣也在尋求把公司自動化的解決方案,同樣受夠了 Excel 的綁手綁腳,但也同樣不知道該用什麼來替代。對他們來說,Peter 與他建立 Ragic 資料庫的「天分」可以幫上許多忙。
那時的 Peter 幾乎不知道,這個「尋找系統之旅」會為他開啟人生中的另一道大門——一段從鑽研如何讓系統幫助業務自動化開始,一步步學習 Javascript、成為 Ragic 合作夥伴,甚至能夠一次接下超過 8 名來自不同產業的客戶,將 Ragic 的潛力發揮到極致的旅程。
這段旅程的起點,是 Wishbone 的一個專案。這個專案不僅改變了 Wishbone 的運作模式,讓他們在 5 年間獲得 6 倍的業績增長,同時也讓 Peter 成為了可靠的 Ragic 合作夥伴,與各式各樣的企業合作。那麼,Peter 製作的系統到底怎麼為 Wishbone 帶來變革呢?

Wishbone 在 Ragic 上的工作流程
被問到使用 Ragic 前後有什麼差別,Peter 的回答簡單卻又深刻:「就像白天跟晚上的差別。」
應用面向 1:訂單轉工單,過程完全無縫
只要按一下,報價單就能馬上變成銷售訂單,再多按一下,就能產生工單、採購單跟發票,不管需要什麼,按一下按鈕就能完成,不用來回複製貼上,不用人工確認,完全沒有任何資訊上的不連貫。

僅供功能、設計示意,非實際資料
應用面向 2:即時更新財會資訊
在 Ragic 成為 Wishbone 的主要系統後,會計師也終於不用手動從 Excel 抓資料了。現在,他們能夠自由存取所有歷史價格變動、近期收入,還有接下來 60 到 90 天的收益預期,全自動,完全不會因為使用了兩套系統而有任何不方便。
應用面向 3:生產進度、訂單庫存即時同步
Wishbone 在工廠的整個生產團隊都共用一個筆電,當他們收到一個工作項目時,他們會查看工單跟 BOM 表,生產結束時會直接把工作項目打勾,這樣 Peter 就會收到通知,知道工單完成了。接下來,他只要更新銷售訂單的狀態,庫存數量也就會跟著自動更新。

僅供功能、設計示意,非實際資料
應用面向 4:客戶溝通流程「一條龍」
訂單完成時手動寫 Email 給客戶?太麻煩了,讓電腦幫你做吧。
現在,銷售訂單表單裡有一個寄出自訂 Email 按鈕。在包裝團隊完成包裝之後,他們會在手機 App 上傳每個產品的照片到一張銷售訂單的多版本工作表,這時,銷售訂單裡也會顯示這張照片。後續的步驟你應該也猜到了——只要生產經理按下按鈕,訂單完成信就會發到客戶手上。

僅供功能、設計示意,非實際資料
應用面向 5:高效統整客戶資訊
所有跟客戶有關的記錄,現在都透過表單之間的連結,而被統整到了同一個地方。具體來說有哪些呢?包括聯繫溝通、報價單、銷售訂單、發票,通通都包含在內,而 Wishbone 藉由表單分段簡潔地歸納在不同的頁籤裡,找起來毫不費力。

僅供功能、設計示意,非實際資料
成果:5 年之間,業績成長 6 倍
省下所有人工作業之後,一切都改變了。原本要負責資料輸入的 3 個全職員工中,有人被調去做壓力較小的工作,不再需要背負如此的「重責大任」,也有人被引介到他們的姊妹公司:Wellington Foundry。而 Peter 呢?這次經驗讓他的職涯有了重大的突破,開始幫助其他企業將流程自動化。
那麼最大的改變是什麼呢?業績增長——在 Peter 的努力下,5 年,增長 6 倍。
「我們現在資料連貫、都可以輕鬆地找到了,而且,我們也能透過這些資料擬定策略。幸虧有 Ragic,它協助我們成長得更迅速。」